曾培炎:努力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
努力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
曾培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交往之门40周年,也是中美开启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新起点。今年1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了美国,同奥巴马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元首达成了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并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今天,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共同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增进了解和战略互信,把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落到实处,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中美友谊源远流长,任何艰难曲折都没有改变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良好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开始了中美经贸交往的历史进程。19世纪中叶,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和美国人民一起,共同铺设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60多年前,中美两国人民携手抗击法西斯侵略,取得了“二战”的决定性胜利。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访华,再次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访问美国时说,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
现在,中美已经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双边年贸易额由1979年的24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000多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有6万家,投资金额650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留学,2万多美国人在华学习。每年中美之间的旅游者超过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架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平均每天有七八千人穿梭于两国之间。
不仅如此,两国建立了国家层面的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政府各级别对话交往与日俱增,双方签署了30多个政府间合作协议,建立起涵盖政治、外交、经贸、军事、文教、科技等领域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缔结了35对友好省州和145对友好城市。可以说,尽管中美两国远隔万里,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
回顾过去,中美经贸关系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任何艰难曲折,都没能阻止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步伐。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合作与交流,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作为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建立更好、更稳定、可预期的中美关系,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和长远的利益,有利于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国际经济治理新秩序,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美两国领导人关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
二、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中美经济既有合作,也有碰撞,必须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使双方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更多的共同利益。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中美经贸关系具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本特征。目前,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贸易总额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
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美国一家投资银行统计,仅1996年至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就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的支出,还使美国制造商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巨大利润,间接地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货膨胀。来自美国的商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跃了中国市场。
当然,中美经贸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确有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用传统的、过时的理论和观念,来衡量当代的新经济现象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问题。中国有句成语叫“刻舟求剑”,意思是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用凝固的思维和方式求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新的大格局下,考虑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应该采用发展的眼光和非零和的思维。
当前中美经贸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是贸易不平衡,美国存在逆差,中国存在顺差。对这一问题,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和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除了两国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高估逆差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两国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美国完成了工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经济比重大,有优势的是高端产品和服务。而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之中,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资本集聚,与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结合,发展加工工业,已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国民储蓄率很低,存在大量借贷过度消费;而中国处于积累和建设阶段,储蓄率较高,消费率较低。这种发展阶段、禀赋条件和经济结构特点,导致中美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是逆差;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这几乎是所有快速发展国家在一定阶段的表现,比如美国曾经有长达88年的外贸顺差,德国、日本也有长达几十年的贸易顺差。此外,美国自身具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对华实行出口管制、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要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等,也是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有一些呼声,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来缓解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国内存在的就业问题压力,我们十分理解,但是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值得商榷。历史上德国和日本的经验都证明,在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一国货币升值对调节贸易收支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2%至3%左右,人民币过快升值将导致大量出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如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不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在中美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做法。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并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进行反垄断、国家安全等种种审查和阻碍。这些都是十分不可取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即使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从中国进口,也难以使一般的传统制造业再回到美国,美国自身的资源禀赋也不允许,其结果只能是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无益于解决美贸易逆差和就业问题。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美国政府、经济学界和有关企业摒弃不合时宜的理论和思维定式,重新梳理和审视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中方一道秉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两国要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加快调整各自经济结构。中国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美国也应倡导合理消费,提高储蓄率,使消费需求的增长更加可持续。在贸易方面,美方应调整技术和高端产品出口政策,减少对华出口限制,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中国市场的需要,积极扩大对华出口,这才是缩小对华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美技术产品出口创造更好的环境。双方还应鼓励发挥比较优势,支持相互投资。中国一如既往欢迎美国企业来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也希望美国公平对待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中国对美投资与美对华投资相差近20倍,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需要是不相称的。中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具备了相当实力,有意愿也有条件到美国投资兴业。中国的投资不但可以弥补美国某些领域(如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的不足,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美国当地居民就业。
在我看来,一些人还没有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一些有偏见的声音被放大了。中美两国既然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就应以朋友的方式处理问题,以新的眼光和方式与对方打交道,珍惜来之不易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避免中美经贸关系交恶所付出的共同代价。总之,只有不断探索两国合作的新领域、新路径和新举措,形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将集中精力解决自身问题。中国的快速发展,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福音。
中国过去30多年坚定地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人群的吃饭问题,使几亿人脱离了贫困,而且把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作为执政的目标。目前,已经有90%以上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险,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过去5年,虽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2位。中国经济的规模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经济总量从原来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缩小到现在为美国的五分之二。
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块头大了,人民生活比以前好了,也许今后经济发展规模还会更加接近美国。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像拳击比赛,还不是一个重量级。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9%;按照联合国人均日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人均GDP还处于世界第100多位,而美国不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和问题,有长期的,也有近期的,长期的问题比如资源不足、未富先老、城乡差距等,近期的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治理环境污染、通胀压力加大等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的生活水平、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中国第一位的任务是自我发展,是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实难题。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人民的吃穿住行就是对世界的贡献。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自我发展上,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和奋斗目标。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给其它国家和地区带来问题和麻烦,而且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福音。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将是中国发展又一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加2亿多,将会超过美国、欧洲、日本所有城市人口的总和。每年新进城的农村人口,将会使中国持续释放出强劲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会翻番,也就是说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口额将达到3万亿美元,物流总额将由现在的每年125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到每年18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市场变化之快,潜力之大,常常出人预料。以汽车市场为例,我国“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生产量达到800万辆,但实际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其中70%的轿车是国外品牌,或者是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去年中国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是由中外投资者分享的,美国企业已经从中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
一些美国企业担心,投资中国还有没有新的商机?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今后会不会变化?这里我们用美中贸易委员会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来说明。在过去5年里,80%以上美在华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去年88%美在华企业的利润率,超过了美国在全球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其中许多在华企业成为美国全球利润最大的贡献者。据了解,不少企业在筹划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
目前,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球4%。5年后这一比例很可能达到10%左右。如果加上城市化进程、生产率水平提高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而释放的市场潜力,所占比重将会更高。所以,将来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世界市场”,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方。我们欢迎更多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也鼓励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双方应加大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力度。中美之间形成更加紧密、互利双赢的经贸关系,将给双方带来更大利益。
去年以来,中国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政策,但是有一些外资企业包括美国投资者心存疑虑,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中国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改进外资管理办法,实行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不仅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方针不会改变,而且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等对外合作领域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成熟,也更加进步。
四、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需要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以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建立中美民间对话与合作机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沟通和协调。
当前,全球化、多极化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近期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更需要中美双方加强合作。比如,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可能带来的未来产业形态改变和国际贸易布局的调整;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跌宕起伏;面对全球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和通胀风险等挑战,如何加快建立国际经济治理新秩序;如何保持新兴经济体经济健康发展,使全球经济均衡发展等。
中国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美国需要打消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决定了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文化基因具有包容性,以冷战思维得出的“中国威胁论”是不正确的。中国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仅要懂得自己创造的美,也要懂得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做到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和包容,这样世界就会更加美好。换句话说就是,不是我美了你就不美了,而是大家都美,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全球化、多极化的世界,越来越像全人类必须同舟共济的一艘大船,这艘大船可能会时常碰到一些挑战,有些是可以预见的,有些则难以预见。这些挑战单独依靠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很好地解决,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尤其需要中美两个大国加强经济合作。可以说,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地为这艘大船掌舵。世界治理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既分担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又共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全球化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改善全球治理,提高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风险的能力。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重要的大国,承担着许多共同的责任。中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对于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事在人为”。中美两个国家和伟大的人民,都充满着智慧和正义感,只要双方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坦诚相见,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再难的问题也会解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在国际格局和中美两国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把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政府高层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的同时,需要加强民间对话交流,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致力于建设新的对话平台和机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性选择,不是权宜之计。继续加强两国智库、企业家、研究机构、学者和人民团体之间的交往,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双方的关切、立场和诉求,有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和整体关系平稳健康发展。解决面向未来更多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得到两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通过民间更多的交流,增加共信、共识、共知和共赢。
建立中美民间对话的渠道和平台,是两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和消除中美之间、特别是民间的误解,进一步形成两个大国人民之间共识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进行沟通和协调,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框架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推动全面的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创新中美关系发展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举措的迫切要求。而且,进行非官方对话,双方的限制更少一点,思想能更活跃一点,相互交流也更坦率一点。通过这样的对话,思想观点可能会碰撞,不同意见可以沟通,有的看法能够形成共识,彼此关切能够更深入透彻地了解和理解,某些问题也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美国有2000多家智库,这是美国国家竞争力,尤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致力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政府建言,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已经与一些国外机构开展初步合作,进行了民间对话与交流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愿意为中美民间对话、企业家对话建立平台,使之成为双方思想交流、交锋、碰撞并形成共识的重要渠道。我们也希望美国朋友,努力做好国会、学界和企业界的工作,扩大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支持力量。
21世纪赋予世界各国人民崇高的历史使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增进互信与沟通,探索交流的新方式,丰富合作的新内涵,务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努力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时间:2011年06月24日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