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7月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巨大变化,目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探寻发展新方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性行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是反应金融危机的普遍共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都与全球治理机制密切相关。鉴此,国经中心拟主办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深度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共同责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集

曹文炼:利率市场化: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核心

利率市场化: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核心

曹文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

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整体部署,重点突出,相互衔接,成效显著。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举世瞩目赞叹。但是,我国的金融改革下一步还要过“两关”: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本文主要讨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关问题。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金融市场的利率不是由政府或央行管制,而是由金融中介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确定。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体,都是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其存贷款利率,央行只能通过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以及运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而我国的银行存贷款利率,至今仍然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由政府部门(人民银行)直接控制。如果说,这在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对于金融稳定和改革有序还具有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以后,这种状况的延续就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商业银行盈利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信贷扩张难以遏制。长期以来政府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确保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90%以上的利润仍然来自存贷款利差收入(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的比例低于50%),扩大信贷投放不仅能够增加利差收入而且还会增加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机制并未随着股改和上市而削弱,反而由于资本金的充实和利润指标的强化而更甚。这是导致当前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上升的重要原因,迫使央行事实上已经恢复了早在1998年就宣布取消的信贷规模控制。

信贷配置过度向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和“三农”等融资瓶颈难以破解。政府项目和国企的授信程度高、信贷需求大、放贷成本低,在现行贷款利率下浮不得超过10%的严格管制下,促使商业银行必然激烈争夺这些“优质大户”,惘顾中小企业和“三农”等融资。各级政府纷纷设立各种投融资平台满足银行的授信条件,大型国企在充裕的信贷支持下到处投资扩张,以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过强、国企比重过高等顽疾难以根治。

银行补充资本金严重依赖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比重难以提高。在信贷持续扩张的机制下,银行必然需要不断补充资本金。现行利率管制使银行作为高额利润行业,也成为国内外投行争夺的最优质上市资源。银行上市后还可以不断增资扩股,不仅侵占了过多宝贵的上市资源,更为进一步信贷扩张奠定了基础。我国长期较为宽松的信贷环境,使得企业债券市场也很难大发展,间接融资为主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资金价格扭曲滋生金融腐败,银行市场竞争力难以培育。在管制利率下,存款利率长期低估(目前已经是负利率),贷款利率往往高估(目前上浮不限,下浮不能超过10%),导致各类拉大额存款、介绍大户贷款的资金掮客盛行,非法集资和地下金融猖獗。商业银行无法依靠正当的价格竞争,基层机构争夺存贷款大户不乏各种歪门邪道,腐蚀了不少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银行不能自主确定利率就像企业不能自主定价,核心竞争力根本无从培育,资金市场秩序也难以规范。

综上所述,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扩大直接融资和根治金融腐败的关键环节,是下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也是加快要素价格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分析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近二十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许多进展,如银行同业往来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都已经基本放开实现了市场定价。但是,自2004年10月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以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就基本停滞。与此同时金融改革的重心转向汇率,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成为国内外博弈和央行关注的焦点。

通俗地说,利率、汇率就是资金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无论是从对当前国内实体经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是从改革本身的可控性和操作难易程度来看,利率放开都应优先于汇率。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待时日,决定了汇率市场化改革还要继续渐进性的道路。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恰恰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也有助于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

笔者认为,当前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具备条件:一是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已经实现自主经营,应该也能够根据市场风险收益的平衡自主确定利率,开展价格竞争和金融创新,优化资产负债配置;二是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多年,如果当前放开存贷款利率,不仅不会增加非金融企业的财务负担,而是只会降低优质信贷客户的融资成本,存款利率的上浮也有助于减缓或扭转负利率局面以及遏制通胀趋势;三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良好,中央财政和外汇储备充裕,央行和银监部门也具备足够的调控监管能力,能够防范利率放开可能出现的银行利润下降、信贷波动等暂时现象。

总之,当前正是深化利率改革的恰当有利时机。值得深思的是,近年来国际势力在施压我金融业开放、人民币升值、资本项目可兑换,甚至近期又提出我应尽快赋予央行独立性等诸多过份要求的同时,却不要求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不能不防其居心叵测。在金融改革开放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首先办好国内的事情。

三、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操作步骤和配套政策

笔者建议,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果断加快利率改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放开存贷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具体可分为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稳定存款利率,扩大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度,由目前的10%扩大到30%~50%,培育银行的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和市场价格竞争力。这一步可运行半年~一年时间。

第二步,允许商业银行上浮大额定期存款利率30%~50%,放开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度,促进银行存款定价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如发展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进一步完善银行的贷款定价竞争和优化信贷资源的风险配置。这一步大约需要1-2年时间。

第三步,放开银行全部存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利率完全由金融中介自主确定。央行主要通过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以及运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传导宏观调控意图。

建议仿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战术部署,在国务院领导下成立由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领导小组,精心谋划,高度配合,特别要对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制定对策或预案:

一是认真研究测算存贷利差缩小的影响和商业银行承受能力,可通过试点和试错调整放开利率上下限度的范围、幅度与进程,必要的话还可以考虑由央行直接划拨外汇储备(原汇金公司模式)予以支持。

二是预防由于银行盈利预期下降可能引起的股市波动,在财税、监管方面出台一定的利好政策支持上市银行股价。

三是防范由于存款利率上升可能导致的境外热钱涌入,加强对银行结售汇用途管理,特别是个人大额存款来源的审查。

四是防止地方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信贷控制领域由于贷款利率下浮降低融资成本,可通过监管部门适当提高这些领域贷款的风险权重等措施影响银行信贷投向。

总体看,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风险可控,操作也不难。关键在于决策和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相信只要部署得当,大功有望三年告成。

 

时间:2011年06月24日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京ICP备09051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