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7月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巨大变化,目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探寻发展新方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性行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是反应金融危机的普遍共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都与全球治理机制密切相关。鉴此,国经中心拟主办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深度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共同责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集

曾培炎:努力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

努力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

曾培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交往之门40周年,也是中美开启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新起点。今年1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了美国,同奥巴马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元首达成了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并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今天,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共同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增进了解和战略互信,把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落到实处,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中美友谊源远流长,任何艰难曲折都没有改变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良好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开始了中美经贸交往的历史进程。19世纪中叶,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和美国人民一起,共同铺设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60多年前,中美两国人民携手抗击法西斯侵略,取得了“二战”的决定性胜利。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访华,再次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访问美国时说,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

现在,中美已经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双边年贸易额由1979年的24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000多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有6万家,投资金额650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留学,2万多美国人在华学习。每年中美之间的旅游者超过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架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平均每天有七八千人穿梭于两国之间。

不仅如此,两国建立了国家层面的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政府各级别对话交往与日俱增,双方签署了30多个政府间合作协议,建立起涵盖政治、外交、经贸、军事、文教、科技等领域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缔结了35对友好省州和145对友好城市。可以说,尽管中美两国远隔万里,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

回顾过去,中美经贸关系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任何艰难曲折,都没能阻止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步伐。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合作与交流,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作为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建立更好、更稳定、可预期的中美关系,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和长远的利益,有利于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国际经济治理新秩序,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美两国领导人关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

二、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中美经济既有合作,也有碰撞,必须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使双方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更多的共同利益。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中美经贸关系具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本特征。目前,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贸易总额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

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美国一家投资银行统计,仅1996年至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就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的支出,还使美国制造商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巨大利润,间接地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货膨胀。来自美国的商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跃了中国市场。

当然,中美经贸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确有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用传统的、过时的理论和观念,来衡量当代的新经济现象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问题。中国有句成语叫“刻舟求剑”,意思是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用凝固的思维和方式求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新的大格局下,考虑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应该采用发展的眼光和非零和的思维。

当前中美经贸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是贸易不平衡,美国存在逆差,中国存在顺差。对这一问题,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和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除了两国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高估逆差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两国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美国完成了工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经济比重大,有优势的是高端产品和服务。而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之中,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资本集聚,与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结合,发展加工工业,已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国民储蓄率很低,存在大量借贷过度消费;而中国处于积累和建设阶段,储蓄率较高,消费率较低。这种发展阶段、禀赋条件和经济结构特点,导致中美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是逆差;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这几乎是所有快速发展国家在一定阶段的表现,比如美国曾经有长达88年的外贸顺差,德国、日本也有长达几十年的贸易顺差。此外,美国自身具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对华实行出口管制、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要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等,也是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有一些呼声,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来缓解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国内存在的就业问题压力,我们十分理解,但是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值得商榷。历史上德国和日本的经验都证明,在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一国货币升值对调节贸易收支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2%至3%左右,人民币过快升值将导致大量出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如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不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在中美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做法。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并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进行反垄断、国家安全等种种审查和阻碍。这些都是十分不可取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即使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从中国进口,也难以使一般的传统制造业再回到美国,美国自身的资源禀赋也不允许,其结果只能是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无益于解决美贸易逆差和就业问题。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美国政府、经济学界和有关企业摒弃不合时宜的理论和思维定式,重新梳理和审视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中方一道秉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两国要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加快调整各自经济结构。中国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美国也应倡导合理消费,提高储蓄率,使消费需求的增长更加可持续。在贸易方面,美方应调整技术和高端产品出口政策,减少对华出口限制,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中国市场的需要,积极扩大对华出口,这才是缩小对华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美技术产品出口创造更好的环境。双方还应鼓励发挥比较优势,支持相互投资。中国一如既往欢迎美国企业来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也希望美国公平对待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中国对美投资与美对华投资相差近20倍,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需要是不相称的。中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具备了相当实力,有意愿也有条件到美国投资兴业。中国的投资不但可以弥补美国某些领域(如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的不足,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美国当地居民就业。

在我看来,一些人还没有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一些有偏见的声音被放大了。中美两国既然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就应以朋友的方式处理问题,以新的眼光和方式与对方打交道,珍惜来之不易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避免中美经贸关系交恶所付出的共同代价。总之,只有不断探索两国合作的新领域、新路径和新举措,形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将集中精力解决自身问题。中国的快速发展,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福音。

中国过去30多年坚定地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人群的吃饭问题,使几亿人脱离了贫困,而且把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作为执政的目标。目前,已经有90%以上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险,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过去5年,虽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2位。中国经济的规模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经济总量从原来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缩小到现在为美国的五分之二。

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块头大了,人民生活比以前好了,也许今后经济发展规模还会更加接近美国。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像拳击比赛,还不是一个重量级。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9%;按照联合国人均日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人均GDP还处于世界第100多位,而美国不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和问题,有长期的,也有近期的,长期的问题比如资源不足、未富先老、城乡差距等,近期的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治理环境污染、通胀压力加大等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的生活水平、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中国第一位的任务是自我发展,是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实难题。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人民的吃穿住行就是对世界的贡献。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自我发展上,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和奋斗目标。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给其它国家和地区带来问题和麻烦,而且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福音。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将是中国发展又一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加2亿多,将会超过美国、欧洲、日本所有城市人口的总和。每年新进城的农村人口,将会使中国持续释放出强劲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会翻番,也就是说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口额将达到3万亿美元,物流总额将由现在的每年125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到每年18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市场变化之快,潜力之大,常常出人预料。以汽车市场为例,我国“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生产量达到800万辆,但实际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其中70%的轿车是国外品牌,或者是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去年中国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是由中外投资者分享的,美国企业已经从中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

一些美国企业担心,投资中国还有没有新的商机?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今后会不会变化?这里我们用美中贸易委员会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来说明。在过去5年里,80%以上美在华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去年88%美在华企业的利润率,超过了美国在全球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其中许多在华企业成为美国全球利润最大的贡献者。据了解,不少企业在筹划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

目前,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球4%。5年后这一比例很可能达到10%左右。如果加上城市化进程、生产率水平提高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而释放的市场潜力,所占比重将会更高。所以,将来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世界市场”,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方。我们欢迎更多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也鼓励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双方应加大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力度。中美之间形成更加紧密、互利双赢的经贸关系,将给双方带来更大利益。

去年以来,中国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政策,但是有一些外资企业包括美国投资者心存疑虑,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中国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改进外资管理办法,实行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不仅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方针不会改变,而且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等对外合作领域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成熟,也更加进步。

四、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需要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以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建立中美民间对话与合作机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沟通和协调。

当前,全球化、多极化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近期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更需要中美双方加强合作。比如,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可能带来的未来产业形态改变和国际贸易布局的调整;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跌宕起伏;面对全球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和通胀风险等挑战,如何加快建立国际经济治理新秩序;如何保持新兴经济体经济健康发展,使全球经济均衡发展等。

中国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美国需要打消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决定了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文化基因具有包容性,以冷战思维得出的“中国威胁论”是不正确的。中国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仅要懂得自己创造的美,也要懂得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做到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和包容,这样世界就会更加美好。换句话说就是,不是我美了你就不美了,而是大家都美,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全球化、多极化的世界,越来越像全人类必须同舟共济的一艘大船,这艘大船可能会时常碰到一些挑战,有些是可以预见的,有些则难以预见。这些挑战单独依靠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很好地解决,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尤其需要中美两个大国加强经济合作。可以说,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地为这艘大船掌舵。世界治理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既分担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又共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全球化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改善全球治理,提高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风险的能力。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重要的大国,承担着许多共同的责任。中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对于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事在人为”。中美两个国家和伟大的人民,都充满着智慧和正义感,只要双方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坦诚相见,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再难的问题也会解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在国际格局和中美两国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把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政府高层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的同时,需要加强民间对话交流,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致力于建设新的对话平台和机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性选择,不是权宜之计。继续加强两国智库、企业家、研究机构、学者和人民团体之间的交往,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双方的关切、立场和诉求,有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和整体关系平稳健康发展。解决面向未来更多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得到两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通过民间更多的交流,增加共信、共识、共知和共赢。

建立中美民间对话的渠道和平台,是两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和消除中美之间、特别是民间的误解,进一步形成两个大国人民之间共识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进行沟通和协调,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框架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推动全面的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创新中美关系发展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举措的迫切要求。而且,进行非官方对话,双方的限制更少一点,思想能更活跃一点,相互交流也更坦率一点。通过这样的对话,思想观点可能会碰撞,不同意见可以沟通,有的看法能够形成共识,彼此关切能够更深入透彻地了解和理解,某些问题也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美国有2000多家智库,这是美国国家竞争力,尤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致力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政府建言,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已经与一些国外机构开展初步合作,进行了民间对话与交流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愿意为中美民间对话、企业家对话建立平台,使之成为双方思想交流、交锋、碰撞并形成共识的重要渠道。我们也希望美国朋友,努力做好国会、学界和企业界的工作,扩大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支持力量。

21世纪赋予世界各国人民崇高的历史使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增进互信与沟通,探索交流的新方式,丰富合作的新内涵,务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努力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时间:2011年06月24日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京ICP备09051056号